There can be your advertisement
300x150
飞机客舱如何演变:100年的变迁
从织物座椅和全景窗户的轰炸机——到具有设计师商务舱的创新空客。我们为您讲述熟悉的飞机客舱所经历的变化
在民航业刚刚起步时,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设计都与现代飞机相去甚远。我们与Oksana Koshirskaya一起,为您讲述从20世纪初至今飞机客舱的演变过程。
Oksana Koshirskaya——LiFE机上娱乐系统的专家和项目负责人
1910年代
在民航业初期,使用的飞机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用飞机。这些飞机机身狭窄,只能搭载少量乘客。
此外,这些飞机的续航能力有限——发动机耗油量大,客舱内部也不奢华:没有内饰面板、由轻质植物材料制成的织物座椅,以及大尺寸全景窗户。

这看起来就像孩子们用花园家具玩“飞机”游戏。如今,这样的大窗户只能在飞船设计概念中看到:这与飞行高度和客舱气密性有关。
劳森航空客舱,1919年
波音787客舱,2019年
1920年代
您面前的是西科斯基S-38——一种机翼位于客舱上方、提供全景视野的飞机。这些飞机飞往夏威夷。这次飞行很难称得上舒适:客舱像钟摆一样摇晃,而在容纳八名乘客的织物座椅上,客舱非常嘈杂和寒冷。
在希洛机场建成之前,这些飞机通常降落在水上:乘客从机顶跳入独木舟,由独木舟将他们运送到岸边。
20世纪20年代中期,首次尝试使飞机客舱更加舒适。引入了纺织品窗帘、行李架、飞行途中播放电影以及服务员提供饮品:移除了客舱尾部的两把座椅,并增设了一个小型酒吧。
哈德利-帕奇客舱,帝国航空伦敦,1925年
1930年代
到20世纪30年代初,客舱内部设计仍未像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那样,但座椅已经舒适,并且腿部空间比现在更为宽敞。客舱天花板高度达到三米——那时还没有氧气面罩。
福特三重电机客舱——美国航空业的首艘豪华客轮
20世纪30年代是装饰艺术(Art Deco)的黄金时代。其主要特征也体现在飞机内饰设计中:使用昂贵木材制作的座椅、水晶吊灯、彩绘表面,以及用皮革和豪华织物装饰。墙面装饰有显示速度和高度的镀铬钟面——这是现代飞行状态显示器的原型(实时飞行信息)。

当时的设计师受到头等车厢内部设计的启发,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现了类似“东方快车”的客舱设计,座椅面对面设置,配有桌子。乘客可以吸烟、打牌,乘务员提供饮品。

一些航空公司提供机上卧铺服务:乘客座椅可折叠,上方床铺直接固定在墙上,需要时可以折叠收起。这种卧铺客舱的内部设计类似熟悉的火车卧铺车厢。

1940年代
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型客机已经配备了密封的客舱,使其能够飞得更高,避免气流扰动。因此,窗户变小了,而客舱空间增大。安全要求变得更加严格,因此设计者优先关注舒适飞行条件。

DC-3客舱,1940年
二战后,许多军用飞机被改装为商用飞机:波音377“同温层巡航者”以非常宽敞的乘客舱、下层甲板的酒吧以及可制作热食的厨房,树立了豪华航空旅行的新标准。
在休息区,有一个大型“P”形沙发,任何人都可以坐下。但乘客人数不得超过14人。

座椅宽敞舒适,纺织品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制作。天花板上的弯曲角落——设有床垫、床单、毯子和枕头的床位。每个睡眠空间都配备了阅读灯和窗帘,早上乘客会收到床上早餐。
1950年代
这些年代被称为民航业的黄金时代。飞行变得更加流行,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乘坐飞机的费用是今天的四到五倍。然而,乘客得到的是他们所支付的价值:豪华内饰、舒适座椅和精致菜肴——肋眼牛排、龙虾和鱼子酱是机上餐食的常见组成部分。
为什么这种内饰最终消失了?
这主要是由于乘客安全问题。例如,有玻璃隔断将头等舱与经济舱分隔开来。这些隔板看起来非常华丽,但在碰撞或气流扰动中可能会破碎成碎片。
由于飞机内部设计并非以安全为首要考量,即使是去洗手间也可能致命:突然下降可能导致乘客撞到桌子或椅子的尖锐边缘。

整体趋势也体现在内部设计中:明亮的颜色、意想不到的材料和表面组合。天花板和墙壁通常覆盖织物。战后,使用了新的低成本材料——塑料、胶合板和仿皮革。

19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标志着“巨无霸”客机——波音747的诞生,它开启了数百万以前无法负担飞行费用的人们的新时代。航班变得更加可及,乘客不再像以前那样穿着正式,但座椅仍然宽大且腿部空间充足。

20世纪60年代,机上首次出现了电影屏幕——电影在飞机前部播放,乘客通过耳机收听声音。更大的飞机设有两个屏幕:一个供头等舱使用,一个供经济舱使用。
顺便说一句,请注意这些桌子:它们看起来非常像现代的桌子。

1970年代
充满活力的1970年代以其大胆的图案和大型装饰品而闻名。迪斯科风格以荧光色和内置灯光成为时尚。然而,尽管外观浪漫而轻松,功能性和实用性仍然是最重要的。
与传统的座椅排布不同,头等舱和商务舱占据类似宽敞酒吧的空间,乘客可以围绕咖啡桌聊天。

这些特权区域装饰有鲜艳的装饰、设计师家具,并配备Wurlitzer电子钢琴。此外,每位乘客都可以直立站立:当时没有头顶行李架,天花板也很高。
1976年,新加坡航空重新设计了头等舱上层休息区,并安装了可转换为床铺的沙发。

19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乘客可以携带任意数量的随身行李,可以在机上吸烟,而且可以无限制地饮酒。
然而,随着新安全标准的引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1985年,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制定了新的飞机内装面板标准。该标准要求所有商业航班使用防火、低热发射的面板。
到1986年,飞机上出现了地板照明系统,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乘客疏散;客舱的天花板和侧墙采用熟悉的白色和平滑轮廓设计,减少舱内阴影。

19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飞机客舱配备了内置电视和首个信息显示屏,行李箱空间增大,座椅布料颜色与明亮的天花板和墙面形成对比。
宽大的“婴儿床”式座椅,配备可调节头枕和腿部支撑,有时甚至带有按摩功能。

2000年代
客舱变得更加宽敞,头顶行李架也更大。座椅布局从头等舱每排四座到经济舱每排十一座不等。座椅内置屏幕出现——每位乘客可以自行选择并观看喜欢的内容。

空客A380-800客舱
21世纪初,英国航空成为首家在商务舱配备平躺床铺的航空公司。每张座椅都配有个人屏幕、遥控器和阅读灯。
各航空公司的客舱设计有所不同,但共同趋势依然明显:柔和而宁静的色彩、平滑的造型和哑光塑料的饰面。座椅面料仍使用纺织品和皮革,经常将两者结合。

2010年代
在我们这个时代,飞行终于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对许多人来说变得触手可及。为了增加机上乘客数量并提高盈利能力,航空公司选择更窄的座椅,并将座位排间距拉得更近。

商务舱与经济舱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为了在有限空间内脱颖而出并最大化舒适度,航空公司与著名设计师合作,为客户提供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创新设备,甚至为头等舱乘客提供独立的智能客舱。

宝马设计工作室为中华航空台湾飞机设计的商务舱
头等舱双人床舱。座椅和脚凳均采用Poltrona Frau皮革——这种材料同样用于法拉利和阿尔法·罗密欧汽车。新加坡航空的商务舱座椅宽度比其他航空公司宽50%,并且还有一个令人愉悦的附加设计——经典“鹅脚”图案的装饰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