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can be your advertisement
300x150
墙体保温
随着建筑和结构能源效率不断提升,无论是在新建项目还是翻新工程中,这种趋势越来越广泛且受到客户、承包商和设计师的欢迎。原因很简单——能源成本。本文将探讨与建筑关键结构元素:围护结构(即墙体)保温相关的各类问题。
有多种方式可以对墙体进行保温,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新建时的保温和运营中建筑翻新的保温。
新建工程中的墙体保温方法
从建筑物理学角度来看,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是将保温材料放置在承重墙外侧。在这种情况下,露点被移入保温层内,使承重墙始终保持干燥。请记住,“露点”是指墙体结构内部温暖的室内空气渗透到墙体中冷却至无法再以蒸汽形式保持水分的程度,从而开始凝结成水滴的位置。露点是墙体冻结、霉菌和潮湿形成的一个间接原因。

方法一:安装通风外墙系统。
支架(G型或U型截面)固定在承重墙上,再将垂直和水平导轨(次结构)安装到支架上。在导轨下方铺设厚度为50–200毫米的保温层,具体厚度取决于地区气候、建筑用途和内部温度条件。然后在次结构上安装饰面材料,如陶瓷石材、纤维水泥板、外墙板等。该系统的运行原理是露点位于岩棉(保温层)中,凝结水通过饰面下方2–4米/秒的空气流动被排出。
方法二:安装抹灰外墙系统。
首先,使用水泥基粘合剂将保温材料(岩棉或聚苯乙烯泡沫)粘贴到承重墙上。24小时后,使用平头锚栓进一步固定并用水泥粘合剂混合料进行底漆处理。接着涂刷一层底漆,再涂上粘合剂,铺设3–4毫米网格玻璃纤维布的增强层,最后进行装饰性表面处理——通常是整体涂刷彩色砂浆。
方法三:三层墙保温。
这种方法在现代砖混住宅中最为常见。内层墙体(墙)通常使用加气混凝土块或泡沫混凝土,而外层墙体则采用面砖。这两者之间填充岩棉或聚苯乙烯泡沫。虽然这种构造广泛存在,但从建筑物理的基本定律来看却颇具争议。该定律指出,在多层结构中,每一层都应比前一层更透气。使用岩棉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而使用聚苯乙烯泡沫(PSB)则违反了这一原则,可能导致墙体冻结和由于水分积聚造成的热量损失。
翻新工程中的墙体保温方法
在此类项目中,施工工具箱明显比新建工程有限得多。原因众多——并非总能将现有建筑的外墙框架搭设到脚手架上,也并非总能在旧墙上锚固(特别是对于所有类型的悬挂外墙系统)。那么还有哪些选择?
方法一:任何外部悬挂系统。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使用抹灰或通风悬挂外墙系统。在性价比方面,目前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对于老旧或脆弱的墙体,可使用化学锚栓来固定保温材料和饰面。如果由于上述原因无法安装悬挂外墙系统,则进入下一选项。
方法二:填充式保温。
适用于多层墙体。在内层或外层墙体上切割一个直径约为25厘米的开口,通过软管将细碎玻璃棉在压力下送入,均匀填满整个墙体空腔。这项技术起源于西欧和加拿大,在那里它因其卓越的热阻性能而赢得了建筑保温客户的青睐。
方法三:内墙保温。
只有在其他所有选项均不可行时才应使用。必须强调的是,内墙保温会显著缩短墙体使用寿命,因为它们完全冻结并经历反复的“冻融”循环,实际上人为加速了墙体的老化。在此情况下,岩棉必须在室内侧小心地用专用防潮膜密封,否则水分会在墙体内部积聚。
选择保温材料
对于非承重结构(如框架建筑),推荐使用由玻璃纤维或玄武岩纤维制成的轻质、柔韧且具有弹性的板材。对于受风力或其他载荷影响的结构(所有悬挂外墙系统),材料必须足够坚固,防止纤维吹出,并具有良好的垂直于表面方向的抗拉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