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can be your advertisement
300x150
神话还是真相:莫斯科最奇怪房屋的秘密
我们剖析首都最具吸引力的奇特建筑背后的故事
从船形房屋到巨人般的建筑——莫斯科充满了建筑谜团,这些谜团附带着不可思议的传说。据说纳尔科姆芬住宅一夜之间被移动,列宁格勒大道上的“天鹅”是共产主义乌托邦的建筑,塔甘卡街的平房只是视觉错觉。这些是真的还是都市传说?我们来剖析首都最令人着迷的奇特建筑故事,区分事实与虚构。
文章要点:- 特维尔街的房屋确实于一夜之间移动了40米而未搬迁居民——属实;
- 列宁格勒大道上的“天鹅”被设计为拥有全面服务的未来住宅——属实;
- 塔甘卡街的平房只有从特定角度才显得二维——属实;
- 在清洁水池街的“动物屋”中居住的是神话生物——是传说,实际上是浮雕;
- 萨维金内巷被“倒置”建造——部分传说。
属实。这是苏联莫斯科最令人难以置信但有文件证实的故事之一。20号特维尔街的房屋确实于1939年一夜之间移动了40米,而且居民甚至没有醒来!
这座由米特罗法恩·什卡林建造的、建于20世纪初的非俄式风格住宅妨碍了首都主要街道的扩建。当局没有选择拆除,而是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定——移动建筑。
这项工程由亚历山大·登布斯基领导的工程师们完成。房屋被抬起并用滚轮在2.5小时内移动到新位置。所有公用设施——煤气、电力、电话——都正常运行,没有中断。居民是在早晨醒来后才发现他们换了窗户外面的景色。
这座融合了现代主义和巴洛克风格元素的建筑纪念碑至今仍矗立在新位置,成为苏联工程思维的一个例子。
来自mos.ru网站的照片神话还是真相:“天鹅”是面板中的共产主义乌托邦属实。列宁格勒大道上的住宅综合体“天鹅”确实试图按照共产主义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未来之家。
建筑师安德烈·梅尔森在1967年至1973年间设计了四座16层高的建筑,共同建在一个平台上——所有生活必需的服务都集中在这里。综合体内部设有商店、幼儿园、干洗店、洗衣房、医疗室、图书馆、健身房甚至理发店。
这种理念是革命性的:居民可以获得“带服务的房屋”,无需外出生活。这是创造新生活方式——集体且最便利的新方式的一种实验。
梅尔森因“天鹅”项目获得了法国建筑展览的金奖。但这个实验对大规模建设来说太昂贵了,房屋-城市的理念没有得到发展。
来自imgbolt.ru网站的照片神话还是真相:塔甘卡街的房屋只有一面存在真实与传说同时存在。著名的塔甘卡街“平房”确实看起来是二维的,但这是视觉错觉。
这座1914年建造的建筑具有普通立体形式,但因其倾斜角度,在特定角度看去就像戏剧布景装饰。这种设计并非偶然——业主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不规则三角形地块。
在革命前,这座建筑被用作盈利性住宅。建筑师巧妙地在最狭窄的部分也创造了完整的公寓。秘诀在于,房间不仅位于正面,而且深入建筑内部。
“不存在的房屋”传说源于许多莫斯科人只从塔甘卡广场看到这座建筑,那里它确实看起来是平的。
照片:莫斯科的秘密摄影师神话还是真相:动物屋中居住着神秘生物传说。清洁水池街的动物浮雕房屋被城市传说所笼罩,但实际上并无神秘之处。
这座1908-1909年建造的五层建筑装饰着真实和神话动物的图像:狮子、大象、龙、独角兽。这些装饰由维克托·瓦西列夫的学生谢尔盖·瓦赫科夫创作,采用俄式风格。
这座建筑是为奥洛维亚尼科夫家族的教堂建造,用于慈善用途。部分公寓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教徒,其余出租。
“活”的动物传说来自雕塑家的出色技艺——浮雕确实看起来非常逼真。但与房屋相关的并无神秘事件,这只是一个装饰奇特的住宅。
来自wikipedia.org网站的照片神话还是真相:萨维金内巷被“倒置”建造部分传说。特维尔街上的萨维金内巷确实看起来“倒置”,但这并非建筑师的任性。
这座1907年建造的建筑具有不寻常的结构:一层狭窄,向上逐渐扩展。这种设计是由于市中心昂贵地块上的空间节约。
建筑师尼古拉·朱科夫和鲍里斯·施瑙伯特以非俄式风格设计了这座建筑,采用了悬臂结构。每层都略微悬在上一层之上,形成“倒金字塔”的效果。
关于特殊“翻转”的传说源于其独特的外观。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城市空间利用的实用方法。
来自msk-guide.ru网站的照片神话还是真相:纳尔科姆芬住宅是巨型集体公寓部分属实。纳尔科姆芬住宅确实被设计为实验性集体住房,但是一种全新的类型。
由莫伊谢·金兹堡和伊格纳季·米利尼施于1928-1930年建造的住宅成为“新生活”的体现。建筑师创建了两种类型的公寓:普通家庭式和“K-格子”——为苏联新人设计的最小化住宅。
K-格子由一个4米高的房间组成,带阁楼用于卧室。没有厨房——设想的是公共用餐。计划是苏联公民在食堂用餐,只在家中过夜。
实验部分失败了——人们仍然在家做饭,在壁龛中嵌入炉灶。但这座建筑成为公认的构成主义纪念碑,2020年修复后转变为精英住宅。
来自meduza.io(奥尔加·阿列克谢耶娃)的照片神话还是真相:集体住宅是不带个人物品的宿舍部分属实。奥尔忠尼启则街上的集体住宅确实是对集体生活方式的实验,但并非如此极端。
建筑师伊万·尼古拉耶夫在1930年为纺织学院的学生建造了宿舍,采用“集体住宅”的理念。建筑内只有睡眠室(每人9平方米),其他生活都应在公共空间进行。
宿舍设有共用餐厅、图书馆、健身房、洗衣房和幼儿园。没有私人厨房——烹饪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生活的遗留”。
但实验表明,人们不愿放弃私人生活。学生仍然布置自己的房间,集体住宅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发展。
来自um.mos.ru网站的照片神话还是真相:建筑师中心大楼隐藏着共济会符号传说。虽然什丘索夫街上的建筑师中心大楼确实充满了神秘细节,但并没有共济会符号。
这座1787年建造的宅邸多次重建。在19世纪,它被装饰成帝国风格,增加了柱子、浮雕和各种装饰元素。其中一些细节确实看起来神秘。
共济会传说源于这栋建筑居住过有影响力的人物,古典主义建筑元素有时让人联想到象征图像。但没有历史文件表明这栋房屋与共济会有关。
如今,大楼内设有建筑师中心,举办展览和艺术聚会。
来自um.mos.ru网站的照片总结:建筑是时代的镜子莫斯科奇特的建筑物不仅仅是建筑奇观,它们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及其理想。每个奇怪的建筑都讲述自己的故事:关于商人雄心、苏联实验或现代设计探索。
大多数“传说”都基于真实事件,这使得莫斯科建筑更加令人惊叹。真相往往比任何虚构更不可思议。
封面来自imgbolt.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