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can be your advertisement
300x150
心理学家指出原因:为什么有些人讨厌家里乱糟糟,而有些人却不在意
五种打扫方式及其含义
我们对家中整洁的态度,其实反映了很多关于自己的信息。有些人进行定期打扫只是因为“应该这样做”。但还有一类人,他们愿意在任何一天、任何时候进行打扫,因为他们真的喜欢这样做。
在这两种极端之间还有至少五种中间状态。心理学家塔季扬娜·伊萨科娃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这些情况。
1. 24小时打扫
你肯定遇到过那种对清洁近乎痴迷的人:家里每两个小时就要吸尘一次,工作时还要再彻底清洗一遍保洁员打扫过的地方。
这类人通常是高控制欲和监护型人格的人。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必须稳定、完美无瑕。
实际上这反映出他们想与外部世界隔离的愿望。这些“绝望的家庭主妇”内心往往非常压抑,可能表现为肌肉、关节或脊椎疼痛,甚至头痛。
设计:Aldo&Aldo,叶莲娜和雅罗斯拉夫·阿尔多欣2. 24小时混乱
这一类人是前一类人的完全对立面。他们对打扫的抗拒已达到荒谬程度:房间里的物品越来越多,但只有少数几样是真正被使用的。
公寓中的混乱反映了头脑的混乱。这种行为常见于青少年,父母习惯替他们收拾。即使长大后,他们仍会把家务责任推给别人。
3. 按计划打扫
这里不是说过度控制,但这类人对打扫过程也高度投入,这也让人疲惫。他们每周固定某一天和时间进行打扫,愿意拖着扫帚在房间里爬行直到筋疲力尽。
这种做法表明他们想摆脱压力。在完成彻底打扫后,会感受到强烈的能量匮乏。
设计:叶莲娜·别尔尼克娃4. 传统打扫
重视家庭传统的守护者总是以同样的方式保持整洁:先打扫,再洗衣,最后熨烫。这种顺序由父母的观念决定,并且更多出于责任感维持。
另一方面,对他们来说打扫不是讨厌的事。他们认为家的温馨是一种童年记忆,因此洗房子不仅必要,而且令人愉悦。
5. 趋势式打扫
我们习惯追随潮流,经常购买某些东西并不是因为真正喜欢它,而是因为“现在流行”。
模仿他人品味反映出缺乏自信。一旦不跟上潮流,就担心被社会批评。
“时尚”打扫的根源在于不愿匆忙移动家中物品或推迟处理喜欢的东西。但这种做法也会被新的趋势取代。
封面照片:Carton group







